复旦大学推出拔尖学科高中先修计划,该计划面向上海市所有高中高一年级在读学生。学生可以到复旦大学听名师授课积累复旦学分,计划将于三月启动招生,不收取任何费用。
据悉,先修课程均安排在周末双休日进行,课程涉及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药学十大学科。学生可以在周末先修学堂课表中选择1-2门课程,参加为期两学期的学习。
不太为公众所熟悉的大学先修课,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2013年,北京大学宣布,将与中学合作试点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2014年,中国教育学会启动中国大学先修课程(CAP)试点项目,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遴选100所左右中学组织实施。2015年,由教育部有关部门、19所大学以及近30所中学共同发起,中国慕课大学先修课(MOOCAP)理事会在清华大学成立,次年更名为“中国大学先修课(CAP)理事会”。
在不少过来人印象中,高中是学业负担最重的阶段,如果再整出大学先修课,岂不是雪上加霜,让学生更加压力山大?其实,如果稍稍了解一下大学先修课的定位,或许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担忧了。
中国大学先修课旨在为学有余力的高中学生提供多样化课程,为中学教师提供进修交流平台,为高水平大学人才选拔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力图改变过于依赖知识考试的单一化人才考评模式,注重考查学生的志趣和能力,加强过程评价,以探索建立多样化的人才考评机制。
尤其是在实施“强基计划”的背景下,高校不再给学生降分录取优惠,而是实行高考成绩和学校校测成绩综评录取,大学先修课与高考并不直接挂钩,其提前“掐尖”的问题基本不复存在。也就是说,大学先修课虽然面向全体高中生,但在自愿的前提下,通常只有学有余力的学生才会选择,其他学生完全可以按部就班地照常学习,不必因此而纠结焦虑。当然,考虑到地区教育资源存在的客观差异,除了线下进行的大学先修课,也不妨大力推行慕课形式的大学先修课。
跳出高考升学的狭隘视角,大学先修课也是高校拓展社会服务,彰显大学格局的重要抓手。复旦大学的章程第六十条规定:“学校主动拓展社会服务,积极开展社会合作,回应社会需求,扩大办学社会参与,建立合作联动的有效机制,积极争取更多的发展机遇和资源,促进地方和社区成为充满活力的居住地和工作地。”第六十三条又规定:“学校校园是公共设施,在保障学术活动和师生生活秩序的基础上,适当向社会开放。”让高中生走进大学校园,并享有图书馆、食堂等资源服务,充分体验大学教育的氛围,无疑体现了大学之“大”。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先修课虽然不与高考直接挂钩,但基于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贯彻落实和对基础学科高度关注的设置理念,无疑可以在为国育才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倘若能引导优秀学子把个人命运与学科发展乃至国家未来的需要关联在一起,可谓善莫大焉。大学提前介入高中教育,做好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是时代发展和教育进步的表现,这样的先修课程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