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深入本地高校,采取课堂听课、座谈交流、问卷调查(学生4987人、教师348人参与答卷)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对“三进”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一、满怀激情,积极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成为高校思政育人的主旋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丽水市委宣传部持续加大与高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力度,推动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
1.从大学生层面来看。对学校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工作满意度较高,有91.04%的大学生选择效果好和较好,认为思政课比以前“有意思”“听得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赞同度较高,95.45%的大学生认为与每个人密切相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信心。
2.从非思政教师层面来看。大多数老师主动挑起了“思政担”,积极响应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求,91.38%的教师会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既关照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专注度,也引发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同。
3.从思政教师层面来看。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自觉肩负起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如丽水学院利用微信和微型团队,推进“双微联动”教学,并让学生通过网络选择思政课教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找准问题,补齐短板,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高校思政教学的主方向
当前,高校思政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影响着“三进”工作的开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加以改进和解决。
1.教学手段单一,吸引力有待提升。调查显示,70.92%的学生倾向于讨论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方式,但目前教学方式方法还比较单一,灌输式、讲授式用得较多,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有高达41.37%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认真听课。教材说理性较强,趣味性不够,和实际生活结合度不高,有的读起来“味同嚼蜡”。
2.价值取向多元,引导力有待提高。当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如何在多元中确立主导,给思政教育提出了新挑战。调查数据显示,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社会思潮主要有急功近利(69.56%)、追权逃责(66.89%)、拜金主义(61.24%)、精神空虚没有信仰(59.98%)、缺乏诚信(48.61%)和官本位(37.78%)等。
3.连贯教育脱节,作用力有待加强。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生活空间趋向虚拟化,让新时代大学生知行合一地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氛围不够浓厚。特别是由于见习和实习等原因长期不在校园,无法连贯接受系统的思政教育,这也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一个“盲点”。